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

= 自我增值? =

上学的日子告一段落了
生活作息明显有大幅度的调动

每晚临睡前不用神经质地检查闹钟有否set好
早上不用睡眼惺忪地把一个又一个的闹钟给关了
不用在考试期间八九点收拾睡觉凌晨三四点就起来
可以每天上网哈啦 看台湾偶像剧 香港连续剧 听歌 逛街 和朋友聚会 找这个 看那个

以前很多的“不可以”变成了现在的“可以”
却感觉生活似乎少了些什么
是因为都把时间用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吗?

也不完全没有意义
至少和朋友的谈话中给了我一些启发

看来得不断提醒自己才行
=)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 求人不如求己 =

茫然
想找一个可以了解自己的人
了解的定义在哪?

明白我在想什么吗?
了解我要的是什么吗?
清楚我的思想方位吗?

可笑的是
连我自己都不敢确定



怎么
还能
渴望
别人去了解一个连你自己也搞不懂的心情?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
然而
要找个做到旁观者“清“的人
果然还是有难度的

你可以和我一起分担残留下的心情
却不能真真正正的感受那一切
因为你是你
我是我

旁观者有权利给予忠告
有权利给予安慰
却似乎没有资格责备当局者的情绪起伏
旁观者始终也只是旁观者
或许他经历过
所以知道让自己情绪波动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可是
你看
他经历过
那不也是一样吗?

当局者永远都没有办法了解旁观者的苦心
直到他自己领悟的那一刻
旁观者永远都无法了解当局者的固执
直到他再一次感受同样的过去
才发觉原来自己曾经也那么固执过

结果
到最后
求人吗?
又先入为主的觉得别人怎么可能了解我
求己吗?
又搞得乱七八糟


干脆
算了
何必自寻烦恼?
睡觉去

结果
到最后
人生果然还是一场矛盾啊


想起这么一句话 :

万物的本质都是善的 ,
一旦你不再划分 ,
所有的对立消失 ,
所有的冲突消失 ,
那就是和谐的艺术

----- 何权峰 -----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 情缘 =

知道
机会再多也未必成功
明白
少了个机会未必就铁定失败
却更清楚
有机会时绝对不能怠慢

机会
机缘相会
残留下的却是没有如果的遗憾

如果我积极一点
或许结局还是可能一样
然而
那也只是如果 或许 可能
没有人知道
事情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那是个未知数


我的以为
印象中的概念
却断送了那么接近未知数的希望

前几天才和朋友聊看到的一篇文章 : 别让印象骗了你
今天却败给了它也连累了你

如果说这是因缘的开端
那么果报不远了吧
如果说这是旧账的果报
那么同时也会掀起另一段因缘吧

别让印象拉着你跑

你让我懂得
在某些时候
行动必须在思考以前
因为思考的那一段时间
足以影响整个局面
足以让印象侵入脑袋
先入为主的左右你的行动


后记 : 我不敢对你承诺什么,但我不会把它当成借口,这算是唯一能答应你的吧 ?


- 记一段动物情缘 -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 话说 =

看到大家都过得很好
有些欣慰
或许大家在生活上没有交际
但就是那么莫名地会为彼此的际遇为之感动
=)

话说
大考越来越接近了
又是个无奈的笑容
大部分人都爱说 :我不够时间啊
我想到一首歌
莫文蔚 的 没时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EutS9NIrNc


一天24个小时
必有它的道理存在
所以怎么可能不够
是无谓事做太多
正经事才会没时间吧

话说
3个月时间
找得到增加记忆库存量的秘方吗?

这种东西只供为解压的玩笑
要认真起来
还是把心思花在那么多排着队的topics上
更实际

====================================================================

接下来的日子

数字
文字
图表
线条
符号
简写
轰炸的3个月

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

= 借口 =

打开久违的部落格
3月9日

突然觉得很可笑
每次想敲敲部落格的门时
都在那一刹那把手缩了缩
然后留下一句 -- 等下吧
从此还真的就等到了一次又一次没有下文的结局

很显然
那是出了名的借口
无人不晓且还是很多人的口头禅

借口 ... 是吗?
我还很慎重地看待它
理直气壮地
浑然不觉
原来它也是借口之一吗?
是这样 ... 吧 ?

成功
排除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
剩余的几乎人人都想
都期待
都渴望
有朝一日可以和成功这两个字扯上一角

有段时期
我很排斥这两个字
自圆其说地让这个借口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就像一个没有破绽的道理

学生的成功吗?
被定义成了拿到好成绩
所谓的好成绩是父母的期望
老师的盼望
却不是我的首要愿望

我排斥它的原因
我以为的道理
在别人看来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借口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吗?

在成功以后
所有事情变得谨慎小心
深怕一有差错失败了
就会惹人闲话
我毕竟还是承受不了
成功后失败的挫折感

就像小六那年
没想到吧?
老实说
我也没想到
我也不想要
校内考试的成绩吗?
不重要
不要拿一贯的印象来定义我的未来
所以
当成绩放榜时
请不要惊讶
我没有达到你心里一贯的水准

就像中五那年
没想到吧?
老实说
我也没想到
我当然想要
校内考试的成绩吗?
不重要
不要拿一贯的印象来定义我的未来
所以
当成绩放榜时
请不要惊讶
我超出了你心里以为的水准

如果说
全A才算成功
那么经历了
小六
初尝了让人意外 失望 的失败
中三
咎由自取却仍感到欣慰的失败

中五
几乎忘了过程的成功
那么现在中六的我
也算经历过不少吧?
失败了再失败然后成功
那种欣慰感动我经历过了
现在
却担心起来
甚至带着那么点后悔
接下来的政府考试也得成功吗?
我当然希望
然而间中却掺杂了不少矛盾
成功后的挫败感
除了威力不大的小六那年
确实我对它并不熟悉
一时之间
光用想得
我已经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我的情绪

表面看来
理所当然
事实上
它变成了一个让我制造更多理由的借口

就像自己说的
不要以一贯的方式去定义未来
把现在把握好
不是更实际吗?
再说
要是真的失败了 :

(一)又不是第一次 , 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都说不要以一贯的方式定义我咯 =D
(三)至少现在我知道尽了力其他的都别想

结果
还是在自圆其说
不过
这次
不是借口吧?
=)


P.S. 倒数一小时20分世界杯总决赛荷兰对垒西班牙 而我 倒数和周公约会的时间 希望去到学校可以尽快把事情解决

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 算了 习惯就好 =

算了 习惯就好
一种你惯于安慰自己的方法
这些字轻易地从你口中说出
在你看来那是个很好的解压方法
然而我却看到了情绪的种子悄悄地在你心灵深处住了下来
是我眼花吗 ? 向来敏感的你难道没有发觉吗 ?
亦或是
你试图隐瞒什么 ?

觉得无奈时 , 你说 : 算了 , 习惯就好 , 反正不是第一次了 ~
事与愿违时 , 你说 : 算了 , 反正那已经是事实 ~

算了 习惯就好
几乎成了你的口头禅
从表面看来 , 我可以说你是个随便的人 , 凡事有不顺的就只会说算了,习惯就好
我也可以说你是个乐观的人 , 因为往往 "算了,习惯就好" 可以让你好过一点 , 你懂得让自己情绪平缓 那是好事一桩

可是往往在你说了 算了 习惯就好 以后
我却从你身上感觉到很强烈的压迫感
在你说出那六个字的当儿
背后所要付出的代价绝非短期性

会说出 " 算了 习惯就好 " , 无非是 :
(一) 你纯粹认为那真的不打紧 , 你不会去在意 , 亦或是长期以来你已经熟悉于某种状态 , 习以为常甚至于已经麻木了 。所以你说 : 算了 习惯就好
(二) 你是习惯了那种状态 , 然而你并没有全然接受它 , 只不过为了让你看起来心情不会太糟 , 让你看起来很能大方地释怀 。所以你说 : 算了 习惯就好

你压抑自己的情绪去啃下你不愿意接受的一切
当你没有办法全盘接收时
表面上你虽然总说 : 算了
然而在你内心里种下的却是种种的不满和所谓的委屈
一点一滴地累积成了一个计时炸弹
它的后果可想而知

试着去了解问题的起源吧
而不是盲目地伪装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会觉得不满 , 是自己引发的亦或是别人 ?
有时事情并没有很复杂 是人的心态在作怪
要知道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套在别人身上来断定他所做的一切是对或是错
我们不喜欢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 那我们就不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我们之所以会对别人不满 是因为在我们身上也有相同的元素存在
我们所见到的别人只是自己投射出来的影像而已

"忍"一时长期看来并非会风平浪静
心里始终有根刺
问题并没有被解决
只不过我们学会了把它隐藏起来
pretend it's all right

哪天 , 当你不再说 : 算了 , 习惯就好
我知道 你是真的释怀了 =)

2010年2月3日星期三

= 恰到好处 =

把音量调高
想把自己与周围的一切隔离
只想活在音乐的世界里
只有自己 和 乐声
却忘了
一个人谱出来的旋律总是会少了些什么


我相信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使命和它存在的意义
用心去观察
你会发觉事情的发生往往想要点醒你 提醒你 那些已渐渐被你遗忘和忽视的本性
感谢慈悲
走到这里 发生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
在我遇到境时 即便是闯祸了 都会有一些事情让我做借镜
让我反省所做的一切


人 , 是世界上最大公无私 赏罚分明的一面镜子
我们对别人的观感 , 可以反映出别人对你的观感
透过他们 , 你可以认识真正的自己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
我看到了很多
人往往在做某些事情时完全可以不以为然
然而当你看见别人做着相同的事情时
你才惊觉 --- 自己所犯下的错误